我國醫改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醫改推進中的核心機制—— “ 三醫”聯動實施乏力,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作為醫改的重點任務之一,仍然任重道遠,醫療服務模式和醫院管理制度亟待改革和創新。
《建議》明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健康, 是人民的基本需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的健康需求也隨之轉變。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健康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醫改工作應該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1.從調理到預防的轉變
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于由“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其所折射的具體方向是從對疾病的關注轉變為對影響健康因素的關注,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從調理到預防的轉變要通過關口前移,將醫療資源投入到治未病的環節,努力做到不生病、少生病,進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2.從“倒三角”到“正三角” 的轉變
隨著大醫院不斷擴張,基層醫療力量被向上虹吸,醫療資源呈現過度向頂層匯集的不均衡性的“倒三角”。推進醫改工作必須構筑基層醫療的網底,避免人民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因此需要通過積極有效的行動策略,實現區域醫療“公平、均衡、優質、多元”的發展常態,從“倒三角”到“正三角”。
3.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效益提升的轉變
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必須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效益提升的戰略轉變。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醫療質量的標準不斷提高。單純的規模擴張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必須通過管理創新,強化內涵建設,在價值醫療導向下,精準施策,構建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
本文節選自:《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22期
我司專注于醫用頸托的生產銷售。